川普再翻盤!否認關稅豁免,旅美學者示警台灣1警訊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對關稅政策再度改口。他強調,上週五並未宣布任何關稅豁免,相關產品仍適用20%芬太尼關稅,只是歸類方式有所調整。他怒批媒體散播「假新聞」,並重申沒有任何國家能逃避對美國的不公平貿易責任,尤其點名中國大陸。
針對此一政策變動,旅美學者翁履中今(14日)在臉書發文指出,這場政策的急轉彎讓先前因「豁免消息」稍感安心的科技業者與投資人,再次陷入混亂。他特別提到,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日前的談話,意外對台灣敲響警鐘。
盧特尼克曾公開表示,「幾乎所有半導體都是在台灣生產,然後在中國完成加工」。翁履中認為,這樣的說法意味著美國不僅針對中國,連台灣也已納入重構供應鏈的戰略規劃中。他直言,這對台灣而言,無疑是一項重要的地緣政治警訊。
根據翁履中分析,白宮上週五宣布半導體與科技產品「互惠關稅」豁免後不到兩天,川普政府便立刻轉口風。盧特尼克接著補充,這些豁免僅是過渡性安排,真正的產業關稅政策仍在規劃中,將以《貿易擴展法》第232條作為法源依據,強調國安考量。他也透露,半導體、智慧手機與筆電等產品的關稅預計將在「一到兩個月內實施」。
翁履中指出,這不只是政策的搖擺,更透露川普政府內部鷹派勢力再次主導局面。他提到,盧特尼克已明言包括半導體與藥品等關鍵產業「應該回流美國」,並強調這些行業關稅「不可談判」,顯示川普政府準備走向更激進的經濟民族主義。
更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在社群媒體發文補充,「沒有人可以跑得掉!」翁履中認為,這句話不只是針對中國,更意在表明未來的貿易政策將不再寬容,連盟友如台灣也可能面臨重新洗牌的壓力。
他最後警告,台灣半導體產業若希望持續在地生產,將面臨更高的地緣政治壓力與產業政策挑戰。這場看似是貿易戰的延長賽,實際上已轉化為美中競爭下的供應鏈主導權與地緣博弈。「未來幾個月恐將出現更多轉折,市場、盟友與對手都得繃緊神經。」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