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造」如惡夢一場?外媒揭:LV德州廠「工人素質、廢品率」慘況

「讓奢侈品牌也愛上美國製造」——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個振奮人心的願景,但對Louis Vuitton來說,這場美國夢卻正在變成一場惡夢。

根據英媒報導,位於德州的LV生產工廠在面對美國製造挑戰時,似乎無法應對其帶來的巨大壓力。除了生產線的混亂,還暴露出高達40%的廢品率,這是皮革製品行業中不可忽視的警訊。相比之下,業界標準的廢品率通常僅為20%。這樣的數字對一個追求精緻工藝和完美品質的奢侈品牌而言,無疑是災難性的。

LV作為全球知名的奢侈品牌,其產品的每一針每一線都代表著工藝與傳承。在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LV的皮革工藝歷經百年,並由稱為「小手」(Petites-Mains)的工匠精心製作。然而,當LV試圖將這一傳統帶到美國時,遭遇了出乎預期的困難。

LV集團的工業總監Ludovic Pauchard表示,美國的生產擴張遠比預期的困難,尤其是在熟練的皮革工人短缺的情況下。德州的工廠在開設之初,曾希望能在當地建立一個高效的生產基地,但事實上,由於缺乏熟練工人,無法達到品牌一貫的品質標準,這讓他們在工藝與品質方面的努力多次受挫。

對工廠員工來說,工作壓力巨大。起初,德州工廠提供了相對吸引的工資——每小時13美元(約台幣427元),隨後調漲至每小時17美元(約台幣558元)。然而,儘管薪資提高,員工仍然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產量要求,這使得不少工人無法忍受,最終選擇了離開。

據報導,一位2019年離職的前員工表示,當時為了完成每日的生產目標,員工承受了極大的精神壓力。「為了完成這些目標,我們經常需要加班,並且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工作」,這位員工坦言,這些情況讓她感到力不從心。

另一位在工廠服務至2023年的員工透露,為了應對高壓工作,她開始使用不當手段來完成工作,包括使用熱針將帆布與皮革「融化」,以掩蓋特別難做的Vendome Opera Bag包款中的瑕疵。這樣的偷工減料方式,暴露出德州工廠在技術上和品質把控上的巨大漏洞。

更讓人擔憂的是,德州工廠的廢品率高達40%,這遠遠超過了行業內普遍的20%標準。這一問題在皮革製品的製造過程中並不罕見,然而,LV這樣的奢侈品牌卻無法忽視這樣的品質問題。一位前員工透露,從裁切、準備到組裝的每一環節,錯誤頻繁發生,許多原材料甚至完全浪費。

這些瑕疵通常會在工廠內部被掩蓋或忽視,以便加快生產進度。許多時候,工廠主管寧願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也不願花時間進行修正,這無疑會影響最終產品的品質。儘管LV總部的品質監管制度十分嚴格,但地方工廠的生產狀況卻令人堪憂。

隨著生產過程的混亂,德州工廠的高失敗率逐漸顯現。這也造成了員工的流失潮,尤其是那些無法適應高壓與不斷增長的生產目標的員工。最終,即便LV提高了工資,也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缺乏經驗豐富的工人和高效的管理體系,才是這場製造夢魘的根本原因。

LV的全球製造總監Damien Verbrigghe進一步指出,德州工廠的混亂和員工流失,凸顯了品牌在美國擴展製造基地所面臨的巨大挑戰。他表示,儘管品牌對這些問題有所預見,但最終還是未能成功避免這些生產上的困境。

LV在美國生產的嘗試,無疑是對川普政府「重振美國製造業」政策的一個實驗。然而,這樣的實驗顯示,美國的勞動力市場、技術培訓體系以及製造業基礎,與奢侈品牌的高品質要求相距甚遠。這場實驗是否能夠在未來取得成功,仍然充滿變數。

總結來說,這場「美國製造」夢想的實踐,面臨著多重挑戰——從工人技術的短缺、管理體系的不足,到生產過程中的高廢品率,所有這些都在提醒著全球製造業,無論品牌多麼強大,只有在合適的條件下才能實現高品質的製造。是否能在美國實現這一目標,仍需時間來證明。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