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零關稅談判開打!專家點名:這8大產業恐首當其衝,恐成「海嘯第一排」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揮起「關稅大刀」,主張對貿易夥伴祭出「對等關稅」,台灣出口恐面臨高達32%的關稅衝擊。總統賴清德日前公開表態,將以「零關稅」為談判起點,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親自領軍出面協商。不過專家也提醒,若這場談判最終走向「全面調降我方關稅」,恐怕有不少產業會直接面對外國商品的強力衝擊。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就透過臉書發文指出,這場關稅談判可能不是單純的你來我往,而是牽動整個產業結構的風暴。他直言,若台灣全面調降關稅,有8個產業恐怕會最先被波及,成為「海嘯第一排」,包括農產品、漁業、汽車、造船等運輸工具、保健食品、鋼鐵、石化、塑膠橡膠業,甚至連菸酒產業都難以倖免。

他進一步指出,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部分關稅調降可能會讓大家買東西更便宜、更有選擇,例如進口汽車、酒類、保健食品價格可能會變得更親民。但換個角度,這些國外商品價格降低,也會直接壓縮台灣本土產業的生存空間,長期來看仍是挑戰重重。

如果談判失利,美國堅持對台灣商品課以15%以上的高關稅,那麼衝擊層面將更廣,不只是農工原料產業,還會擴及到電子零組件、工具機、伺服器、通訊設備、汽車零件、五金手工具、電路板、機電電纜、貨櫃海運、記憶體與儲存裝置等許多出口主力。

不過也不是所有行業都會馬上被波及。何世昌點出,包括內需型產業、營建、生命禮儀、通訊、金融、百貨零售等領域,短期內受影響相對較小。但他也提醒,即使不是海嘯第一排,如果整體經濟因關稅戰下滑、消費疲軟,這些行業最終也可能逃不過連鎖效應的波及。

這場「零關稅」談判會走向雙贏還是雙輸,目前仍未可知。但對企業來說,現在就該開始思考調整產品策略與市場布局,才能在全球貿易的新遊戲規則中站穩腳步。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