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購物「1功能」掀論戰!一票人直言能拖就拖:保障自身權益

蝦皮購物是許多台灣人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購物平台,強調保障買家權益的「第三方支付機制」讓消費者多了一層安心。不過,平台上那個看似簡單的「完成訂單」按鈕,卻意外成為網友熱議焦點。

一名網友近日在PTT發文,表示他發現有不少人即使已經收到商品,仍不會主動點擊「完成訂單」,而是選擇放著讓系統自動完成交易,這讓他感到相當困惑,「我每次都是一收到就點了啊,有什麼好等的?」貼文一出,瞬間掀起兩派網友論戰。

主動派買家表示:「只要東西沒問題就會按完成,不拖,賣家也比較快收到錢」、「通常一開箱沒問題我就按了,沒必要拖」、「賣家出貨快,我也不會讓他等」、「不按只是讓蝦皮多賺幾天利息而已,不划算」。

但另一派「能拖就拖」的買家,態度就保守得多。許多人坦言,不按,是為了保障自身權益
「尤其是電子產品,我一定要測試幾天才敢按完成」、「不是不信任賣家,是怕產品有問題,到時退貨麻煩」、「我包裹多,有時根本來不及一個一個開」、「出貨慢的店我也不急著給錢,公平一點」、「用到最後一刻才安心,避免踩雷」。

從這場討論不難看出,雖然「完成訂單」只是蝦皮交易流程中的一個步驟,卻反映出消費者在電商環境中的心理轉變——買家愈來愈在意「售後保障期」的掌控權

實際上,蝦皮設計的第三方支付機制,本就是希望藉由「先收貨再撥款」機制讓買家更有保障。但當賣家希望盡快收到款項、買家則傾向保留觀察時間,這中間的時間差,也就成了現代網購的一個微妙角力點。

結論是,按或不按,沒有絕對標準。只要是在平台規則下做出選擇,不論是立即完成還是靜待系統處理,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在每筆交易中感到安心。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