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醫學生嘔吐送急診,一查竟腎衰竭、恐終身洗腎:只因忽略1件事
一名21歲的大三醫學生,原本只是下課後去球場打個籃球,沒想到打到一半突然開始嘔吐,回到宿舍休息後情況仍未改善,最後被緊急送到急診。不過真正讓人震驚的,不是他嘔吐的症狀,而是檢查結果——竟然已經罹患尿毒症,腎臟功能幾乎全毀,兩顆腎都萎縮,腎絲球過濾率(GFR)只剩下3點多,幾乎到了必須換腎、終身洗腎的地步。
這起病例由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節目《小宇宙大爆發》中分享。他指出,這位醫學生在發病前並無任何明顯症狀,只覺得自己可能是因為運動太激烈、身體太疲勞才會不適,沒想到一送醫檢查才發現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他強調,正常人的腎絲球過濾率應該接近100,而這位學生只有3點多,等同於已經進入腎臟病最末期——第五期腎衰竭。
讓人感到諷刺的是,這位病患本身就是醫學系學生,卻在毫無警覺的情況下讓腎臟惡化到無法挽回。江守山表示,如果不趕快準備換腎,就得馬上進入終身洗腎的生活,一年光洗腎費用就要八十多萬元,對個人來說是身心重創,對健保制度也是沉重負擔。
這並非個案。江守山指出,無論在台灣還是美國,都有大約三分之一的腎臟病患者,初次就醫時已是末期腎衰竭,甚至常在開始洗腎的前一個月才第一次見到腎臟科醫師。這正是因為初期腎病往往「無聲無息」,沒有明顯疼痛、腫脹或不適感,讓人容易掉以輕心。即使是學醫的人,若不主動注意,也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期。
那要如何及早發現腎臟異狀?其實並不難。江守山提醒,定期健檢中的驗血與驗尿檢查非常重要,尤其是兩個關鍵指標——「腎絲球過濾率」與「尿蛋白」。只要這兩項數值異常,就可能是腎臟正在悄悄出狀況。特別是尿蛋白,一旦出現,就代表腎臟已經在漏蛋白,絕對不能忽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怡廷也補充說,腎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若等到開始出現疲倦、水腫、食慾變差等問題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治療難度也大幅提高。因此,她也建議民眾善用國健署提供的成人健檢資源,裡面就包含腎絲球過濾率與尿蛋白的檢測項目,能幫助民眾提早發現異狀。
腎臟病雖然不容易察覺,但絕對不是不能預防。提醒自己,也提醒身邊的家人朋友,多留意健檢報告中的幾個關鍵數字,也許就能幫自己守住一對健康的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