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點名「被關稅保護太久」?裕隆火大回應:不要再扭曲事實了

針對美國日前針對台灣車輛加徵32%關稅,引發政治圈與輿論界一陣喧騰,不少人將矛頭直指國內老牌車廠裕隆,認為不該再為特定企業設下關稅保護網,甚至有聲音要求直接調降進口車關稅,取消保護機制。對此,裕隆集團6日發出罕見強硬聲明,直言近來外界對台灣車產的言論,不但以偏概全、誤導視聽,更對產業造成嚴重傷害,呼籲停止不實指控與抹黑。

聲明指出,這次美國關稅措施,是針對整體產業的結構性問題,不是單一企業所能左右的結果。進口至美國的台灣車輛與零配件被加徵25%的懲罰性關稅,這影響的不是哪一家車廠的獲利與否,而是整條產業鏈的生存與發展。台灣汽車產業本身就是一個多元且龐大的系統,不僅包括台灣本地品牌,也涵蓋多家日系、韓系、美系車廠在台設廠的整車與零組件業者,背後牽動的是鋼鐵、橡膠、玻璃、機械與電子零組件等上游產業,甚至與ICT產業緊密結合,絕非單一品牌可代表全局。

裕隆強調,汽車工業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產業鏈,其外溢效益也遠超過一般消費品。根據經濟研究機構的分析,每100個從事汽機車製造的直接就業人口,能帶動超過1400個間接工作機會,是所有耐久財中對整體經濟影響最大的戰略性產業。這也說明,任何針對產業的錯誤政策或輿論導向,都可能對台灣的就業與競爭力造成長遠衝擊。

針對外界質疑「裕隆長年依靠政府補助、靠保護活命」的說法,裕隆也不願再默不作聲。他們明確指出,集團自創立以來便配合政府發展汽車自主產業的政策,投入超過數百億元自有資金,發展自主品牌與技術研發,所有資金投入皆為上市公司帳面公開可查,根本沒有外傳的「上百億補助」這回事。相反地,正是因為這樣的長期投入與堅持,才得以協助許多國內零組件廠商技術升級,打入國際供應鏈,這些成果歷歷在目,不容抹煞。

聲明中也提到,每一款國產車從無到有的研發過程,所需投入的模具開發與產線建設成本動輒10億元起跳,不僅培養出許多台灣模具產業與工具機廠的實力,也穩固了本土汽車電子的競爭力,這些都是外界難以看見、卻實實在在存在的「隱形貢獻」。

近年來裕隆集團更積極轉型,與鴻海合資成立鴻華先進,進軍電動車市場,推出國產電動車LUXGEN n⁷,整合ICT大廠力量,打造屬於台灣的整車平台。這不僅是品牌升級,更是為台灣產業打開了進入全球車用電機與AI生態系的全新大門。裕隆指出,國產車的存在,本就是跨產業技術實驗與落地的必要平台,未來無論是綠能移動還是車用AI,掌握整車平台的台灣本地車廠都將是關鍵角色。

此外,裕隆也對「不務正業」的網路指控一一反駁。他們指出,企業依循資源配置發展相關與非相關多角化,是對股東與員工負責的基本經營策略,也是所有大型企業成長過程中再自然不過的現象。台灣其他大型集團也多有相似布局,外界沒必要對此刻意做文章。

面對未來,裕隆強調將持續配合政府政策,在整車工業的基礎上,繼續投入電動車、車用AI與綠能移動等新興產業的研發,同時深化在地供應鏈的合作,創造更多高品質就業機會,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為國產車產業帶來更高的附加價值與國際能見度。

最後,裕隆重申,歡迎社會各界對產業提出建設性意見,但也希望媒體與政治人物能停止不實指控與惡意中傷,民眾也應避免轉傳錯誤資訊。在台灣面對美國關稅衝擊、整體產業正處風口浪尖之際,裕隆將與政府同心協力,共渡難關,秉持永續經營的理念,持續對客戶、員工、股東與社會負責,走穩每一步。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