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震撼投書《紐時》:中國若攻台,逾7成學生選擇「投降」?真相曝光!

當台海情勢日益緊張,戰爭與和平不再只是國際新聞的標題,而逐漸成為台灣社會中難以迴避的日常議題。前文化部長、知名作家龍應台日前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刊登投書〈Taiwan’s Clock is Ticking〉,以直白犀利的筆調呼籲國際關注台灣處境,並對台灣內部未來可能面對的戰爭選擇提出嚴肅省思。

文中最令人震撼的一段,是她引用了一份來自台灣大學生熱門社群平台Dcard的非正式網路民調。這份民調的原始貼文出現在3月初,標題是:「看到烏克蘭這樣,現在如果中國開戰還想要保家衛國嗎?」原PO列出了烏克蘭的軍力現況與傷亡數據,對照台灣志願役軍人數,最後發起投票:如果中國開戰,你會選擇戰爭,還是選擇投降?

結果出乎許多人預料:在超過1萬2千人參與的投票中,有73%選擇「投降」,僅有27%選擇「戰爭」。這當中,不論性別,選擇「不願上戰場」的人都佔了壓倒性多數。雖然這只是匿名網路上的非正式調查,卻反映出一股真實存在的社會情緒——年輕世代對戰爭的不信任、對國家體制的質疑,以及在和平與自由之間日益模糊的選擇界線。

龍應台在文中提出,她曾問過身邊年輕人:面對中國武力進犯,你會選擇保衛台灣,還是保住性命?答案不再是過去印象中義無反顧的愛國情懷,而是更接近一種對現實殘酷的誠實面對。她指出,這樣的心態轉變背後,與台灣長期以來政治信任的流失、貧富與階級的擴大落差、青年對未來的不安密切相關。

Dcard上也不乏許多留言點出了問題的核心。有網友坦言:「我只想平安生活,誰統治我不重要」,也有人表示:「我們這些底層的人,戰爭打起來只是被犧牲的對象」。這些語句或許不符合傳統意義上的愛國主義敘事,卻真實呈現出當代台灣社會的焦慮與無力感。

龍應台藉由烏克蘭的現況與美國川普政府可能的外交轉向,警示台灣人不能對國際承諾抱持幻想。如果美國為了與中國交好而選擇「放手」,台灣是否準備好靠自己撐住?她強調,如果兩岸無法和平共處,台灣所珍視的民主制度與生活方式恐將難以維繫。

這篇投書不只是在國際間投下震撼彈,也無聲地對台灣社會敲響了警鐘。戰爭或許仍遠,但選擇的時刻其實已經來臨。台灣準備好了嗎?我們的下一代,又準備好了嗎?這不只是對政府的提問,更是對每一位台灣人的提問。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