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早餐吃20年,她罹「肝癌」,醫嘆:一級致癌物
一名女子長達20年的早餐習慣幾乎每天都食用花生醬吐司,然而在一次因為消化不良的就診中,醫師發現她已經罹患了巨大肝癌,並且癌細胞已經擴散至肺部,這讓她和她的家人感到無比震驚。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名女子並沒有飲酒習慣,也沒有感染B型或C型肝炎,一直以來健康狀況看似良好,為何她會在這麼年輕的年紀罹患肝癌呢?
根據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及醫師劉博仁的分析,這名女子的肝癌可能與她長期食用的花生醬有關。醫師在詢問她的飲食習慣時發現,她每天的早餐中,花生醬吐司是主食,並且她已經保持這樣的習慣超過20年。這樣的長期飲食習慣,可能正是她罹患肝癌的主因之一。
劉博仁指出,花生和花生醬,若儲存不當,極易被黴菌污染。而這些黴菌會分泌黃麴毒素,這是一種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的毒素,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小覷。黃麴毒素與多種癌症有關,尤其是肝癌。事實上,長期攝取含有黃麴毒素的食物,會導致肝臟積累這些有害物質,最終引發肝癌。
花生、花生醬、花生粉等產品是黃麴毒素常見的污染源之一,尤其是當這些食物處於潮濕或高溫環境時,黴菌的生長會加速,黃麴毒素的產生也會隨之增加。而這名女子每天食用的花生醬,正有可能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長期攝入了這些致癌物質。
黃麴毒素的致癌性並不會立刻顯現,它通常會在體內積累多年後,逐漸對肝臟造成傷害。對於長期食用受污染食物的人群來說,暴露於黃麴毒素的時間越長,患肝癌的風險就越大。更糟糕的是,黃麴毒素不僅僅會對肝臟造成影響,還與腎臟癌和胃癌的發病風險密切相關。
事實上,這名女子並非唯一的受害者,許多常食用加工過的花生產品或其他可能受污染的食物的人群,都存在被黃麴毒素影響的風險。這些毒素會透過食物進入人體,並在體內積累,逐漸對肝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尤其是在長時間的積累下,肝癌的風險大大增加。
劉博仁醫師提醒,如果我們希望減少黃麴毒素的風險,首先應該從選擇新鮮食物開始。食物應儘量選擇現做的,尤其是花生類產品,應選擇新鮮未加工的花生,而不是那些已經加工過或存放時間過長的花生醬或花生粉。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因黴菌污染而導致的黃麴毒素攝入。
此外,儲存食物的方式也至關重要,應儘量避免將食品存放於潮濕或高溫的地方,這樣有助於減少黴菌的滋生。如果發現食品已經發霉或過期,應立即丟棄,不要冒險食用。對於常見的黴菌污染源,如豆腐乳、臭豆腐等,也應該選擇新鮮製作的產品,而不是過期或存放過久的。
在日常生活中,應選擇新鮮的米、豆、麥類等穀物,並儘量購買真空包裝的商品,這樣能有效避免這些食物在存儲過程中受污染。開封後的食品應儘量儲存在乾燥、低溫的密封容器中,並在有效期限內食用完畢。
根據衛福部南投醫院的資訊,黃麴毒素不僅是致癌物,還是肝癌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研究顯示,當生活環境中黃麴毒素的污染程度較高時,肝癌的發病率也會相對上升,並且還會增加罹患胃癌和腎癌的風險。因此,我們應該提高警覺,特別是在食物的選擇與儲存上保持謹慎,從根源上避免黃麴毒素的侵害。
綜合來看,這名女子的案例提醒我們,長期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尤其是加工過的花生產品,會增加罹患肝癌等致命疾病的風險。因此,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選擇新鮮、未受污染的食物,對於預防癌症和其他疾病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