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李嘉誠罕見1動作,外媒示警:恐有大事發生
巴菲特與李嘉誠,這兩位分屬東西方的投資傳奇,儘管年齡相仿、都已年逾九旬,但投資理念各有千秋。然而,近期他們卻出現了一個罕見的共同動作——持續增加現金儲備,並減少風險資產配置。這種看似低調的舉措,卻引起市場高度關注,甚至讓不少投資人憂心,是否意味著一場重大經濟風暴正在醞釀?
美國財經專欄作家任淑莉(Shuli Ren)指出,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公司當前的現金儲備已達3,340億美元(約新台幣11兆),佔公司總資產的比重來到29%,這不僅是歷史新高,也顯示出巴菲特對當前市場的保守態度。巴菲特一向強調「當市場恐懼時貪婪,當市場貪婪時恐懼」,如今波克夏的高現金持有率,無疑是在等待下一次重大市場調整後的機會。
與此同時,李嘉誠也正在加快資產變現的步伐。自2020年以來,他掌管的長江和記(長和)持續「去槓桿」,積極出售資產並增加現金流動性。除了以100億歐元賣出歐洲鐵塔業務,他近期更將大部分港口資產出售給由貝萊德主導的投資集團,預計交易完成後將套現約190億美元(約新台幣6,270億元)。這些舉動,不僅讓長和的負債壓力大幅減輕,也讓外界不禁揣測,李嘉誠是否對未來的經濟環境抱持更為謹慎的態度。
事實上,這兩位投資巨擘素來擅長在市場高點時賣出資產,並在低點時大舉進場,因此他們的資產配置動向,往往能為市場帶來某種程度的預示作用。回顧2008年金融危機,巴菲特在美股暴跌時大舉收購美國銀行股票,最終獲利超過300億美元。而在1999年網路泡沫爆發前,李嘉誠則以約150億美元出售英國行動電話營運商 Orange 的控股權,成功避開泡沫破裂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