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強震為何1000公里外曼谷大樓倒了,郭鎧紋揭原因
緬甸實皆省於3月28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造成重大傷亡,當局已確認至少1,644人罹難,並罕見對外求援。然而,這場地震的影響不僅限於緬甸境內,遠在約1,000公里外的泰國曼谷,一棟興建中的審計署大樓竟在地震中瞬間倒塌,導致8名工人死亡,85人失蹤,引發外界關注。對此,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關鍵原因在於「長周期地震波」。
郭鎧紋解釋,地震波分為短周期與長周期,這次緬甸地震規模極大,長周期地震波不僅強勁,還能傳播極遠,剛好遇上曼谷鬆軟的地質條件,使高樓產生共振效應,進而釀成悲劇。
她進一步指出,曼谷當時的震度約為3至4級,對地震頻繁的台灣來說並不算特別強烈,但泰國本身極少發生地震,建築多未考慮抗震設計。此外,這次長周期地震波長達5秒,影響範圍可達50層樓,因此即使震度不高,仍可能造成結構不穩的大樓倒塌。
隨著事故發生,這棟斥資21億泰銖建造的審計署大樓隨即被起底,發現其承建商為中國央企子公司「中鐵十局」。引發爭議的是,該公司去年10月才高調宣布大樓主體完工,甚至掛上「封頂大吉」的紅布條,強調採用多種建造工藝。然而,如今大樓卻在地震中宛如爆破般瞬間崩塌,導致大批失蹤與傷亡,外界紛紛質疑是否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更引人注目的是,過去慶祝大樓封頂的報導與相關資訊,如今在中國網路上已被全面刪除,事件更登上微博熱搜,網友怒批「這棟大樓幾乎沒有承受任何負載卻倒塌,簡直丟臉丟到國外!」
目前,曼谷市政府正針對大樓倒塌展開調查,市長查察在受訪時也坦言:「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並承諾會徹查事故原因。由於曼谷仍有多項建案進行中,卻只有這棟大樓倒塌,外界對建築品質的質疑聲浪持續發酵,未來調查結果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