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多長時間到機場才最好?專家揭秘「國內外差異」建議1時間最佳
許多旅客出國時,通常會提早抵達機場等候登機,不過,究竟該提前多少時間才算合適,卻成為不少人的疑問。最近,一位網友提出疑問,稱很多人建議提前3小時到機場,但他計算後認為只需提前1個半小時就夠。這樣的看法引發了廣泛討論,許多專家和有經驗的旅客紛紛分享了自己的建議,指出,對於國內航班,最理想的是提前2小時到達,而對於國際航班,3小時則是比較合適的時間,某些繁忙的機場甚至需要更早。
原PO在PTT發文時表示,以桃園機場為例,他認為若是8點的航班,7:40到達登機門就足夠。他表示,若提早3小時到機場,即5點到達,實際上可能只是浪費時間:「掛行李大約10分鐘,安檢和通關再各10分鐘,若使用自動通關系統,速度會更快。算上上廁所等時間,5:40就能順利入關,那免稅店還要逛2個小時嗎?」他質疑,為何大家都主張提前3小時到機場,其實只需要提前1個半小時即可,這樣就能在半小時內完成掛行李和入關,然後直接前往登機門。
然而,許多網友針對這個觀點提出反駁。「報到不排隊、安檢不擁擠,這種情況怎麼可能?」一位網友指出,無法預料會不會有某個環節需要排長隊,還有可能遇到出發時的意外情況。有些人則分享了自己在仁川機場等國際機場的經歷,儘管曾對提前到達表示懷疑,但最終仍因為安檢延誤差點錯過航班。
不少經驗豐富的旅客建議,國內航班最好提前2小時到機場,而國際航班則應提前3小時。一位網友表示,「國內航班2小時差不多,但國際航班我會選擇提前3小時。」另外,針對美國航班,有人建議應該提前3.5小時甚至4小時到機場,因為美國的安檢過程較為繁瑣。
值得一提的是,桃園機場曾在春節期間提醒旅客,由於春節旅運高峰,建議旅客在航班起飛前至少3小時到達機場,辦理報到和安檢。對此,機場也提供了網路報到、自助報到和自助行李託運等便捷服務,讓旅客能夠更快速、順利地完成登機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