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肥大都沒有!39歲男驚罹「攝護腺癌」,醫揭1關鍵

一般而言,攝護腺癌好發於年長男性,但並不代表年輕人就沒有風險。高雄一名39歲男子,身體一向健康,也沒有排尿不順或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卻因父親確診攝護腺癌,擔心自己也有風險,於是主動前往醫院檢查。沒想到,經過一系列檢測後,他竟然被診斷出一期攝護腺癌,讓他大感意外。醫師提醒,約15%的攝護腺癌與遺傳基因有關,若家族中有患者,罹癌風險將大幅提升,及早檢測才能避免錯過治療時機。

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振宇指出,攝護腺癌雖然主要發生在60歲以上男性,但部分年輕患者因遺傳因素,也可能提早發病。一般來說,許多患者因攝護腺肥大影響排尿,例如排尿不順、尿流變細或頻尿等問題,進而發現癌症。然而,這名男子並未出現任何相關症狀,僅因父親罹癌,陪同就醫時聽到醫師提醒家族史與攝護腺癌風險相關,才決定做進一步篩檢,沒想到竟真的確診。

經過血清攝護腺特殊抗原(PSA)檢測,這名男子的PSA數值高達12 ng/mL(一般正常範圍應低於4 ng/mL),顯示罹癌風險極高。隨後醫師安排攝護腺切片與磁振造影檢查,確定是一期攝護腺癌。儘管發現時仍屬於早期,但考量患者年輕,且家族中已有確診病例,醫師建議採取積極治療策略,最終決定進行攝護腺根除手術,以降低後續病變與復發風險。術後,醫師特別叮囑患者注意生活習慣,避免抽菸、減少攝取紅肉與高脂食物,並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病情穩定。

醫學研究顯示,攝護腺癌與遺傳有密切關聯。若父親或兄弟罹患攝護腺癌,個人罹癌機率約為一般人的兩倍;若家族中有兩位以上親屬罹患攝護腺癌,風險將進一步提高至四倍;若家族有人在55歲前確診,個人風險更可能增加至五倍。除了攝護腺癌,若家族中有乳癌、胰臟癌等基因相關癌症病史,也應提高警覺,因為這些疾病可能有共同的遺傳因素。醫師建議,若有家族病史,應提早於40至45歲開始進行PSA檢測,而非等到60歲之後才篩檢,以提高早期發現與治療的機會。

這名男子的案例提醒我們,癌症並非專屬於老年人,遺傳因素可能使風險提前浮現。即使沒有明顯症狀,若家族中有相關病史,仍應提高警覺,主動進行檢查,以確保健康無虞。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