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肆虐!醫師提醒:酒精、乾洗手無效,防範關鍵在這招
近期諾羅病毒疫情升溫,適逢中小學開學,學校、軍營、大型安養機構等人群密集場所更是高風險區。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蘇品碩提醒,諾羅病毒傳染力極強,僅需極少量病毒即可引發感染,且它對酒精與乾洗手液無效,因此光靠這些防護手段不足以預防,勤洗手才是最有效的防範措施。建議使用肥皂搓洗至少20秒,確保清潔雙手,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諾羅病毒來勢洶洶,症狀不只腹瀉、嘔吐
春節期間,台中一對中年夫妻因為上吐下瀉前往就醫,原以為只是吃壞肚子,沒想到後來出現肌肉痠痛,甚至丈夫還感到暈眩,經檢查後確認感染諾羅病毒,雙雙住院治療3天。蘇品碩表示,今年門診收治的諾羅患者數量明顯增加,且部分患者除了典型的噁心、嘔吐、腹瀉外,還會伴隨四肢無力、暈眩、低燒甚至嚴重脫水的情況,讓患者極度不適。
蘇品碩指出,諾羅病毒潛伏期約24至48小時,症狀通常是突發性劇烈嘔吐,接著出現水瀉、腹痛等,雖然部分患者可能會發燒,但通常為低燒,與流感不同。
諾羅病毒傳播力超強,這些環境要特別注意
諾羅病毒傳播途徑主要為「糞口途徑」,意即接觸到患者的嘔吐物、糞便,或碰觸到被污染的物品,如門把、電梯按鈕、餐具等,甚至吃進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都可能被感染。因此,以下場所與情境需要特別注意:
- 學校、軍營、大型安養機構:人多且空間密閉,病毒極易傳播。
- 餐廳、共用廁所、交通工具:門把、電梯按鈕、餐桌、洗手台等都是高風險區。
- 家庭內部:若有成員確診,應徹底消毒環境,避免全家感染。
醫師提醒,諾羅病毒具有高度傳染力,患者的嘔吐物與糞便甚至能透過氣溶膠方式傳播,因此清理時務必佩戴口罩與手套,並用含氯漂白水消毒環境,避免病毒殘留。
如何有效防範?醫師建議這幾點
- 勤洗手最重要:酒精與乾洗手對諾羅病毒無效,務必用肥皂搓洗20秒以上,尤其如廁、進食前後一定要確保雙手乾淨。
- 避免共用餐具與個人物品:水杯、毛巾、牙刷等個人物品應分開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 食品與水源安全:飯前確認食物是否徹底煮熟,避免生食或來路不明的飲品,防止病毒進入口中。
- 環境消毒:使用含氯漂白水清潔病毒可能殘留的地方,尤其是患者的嘔吐物或糞便接觸過的區域。
- 確診後應做好隔離:症狀完全消失後,仍應多觀察48小時,避免將病毒傳播給他人。
確診後如何飲食?這些食物能幫助身體恢復
若不幸感染諾羅病毒,因嘔吐與腹瀉容易造成脫水與電解質流失,醫師建議應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可以選擇含鈉鉀的運動飲料,幫助維持電解質平衡。
飲食方面,建議按照以下順序進行調整:
✅ 第一階段(症狀初期):清湯(如雞湯),幫助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 第二階段(症狀減輕):白粥、白吐司、蘋果、香蕉等溫和飲食,減少腸胃負擔。
✅ 第三階段(恢復期):燙過的青菜(如南瓜、菠菜、胡蘿蔔)逐步增加營養攝取。
⚠ 避免食物:高脂肪、辛辣、甜食、乳製品及含糖飲料,這些都可能刺激腸胃,加重不適。
諾羅病毒防範關鍵在「洗手+消毒+避免共用」
諾羅病毒傳染力極高,特別是在學校、軍營、安養機構等群聚環境,一旦爆發可能短時間內迅速擴散。目前並無特效藥,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仍是勤洗手、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並注意飲食安全。若不幸感染,應適當補充水分與營養,讓身體逐步恢復,並確保自身完全康復後再與他人接觸,以免病毒持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