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存款出包!15萬變13.7萬,客服神回讓人傻眼
銀行ATM存款出錯的案例時有所聞,但這次不僅金額對不上,銀行客服的回應更是讓人氣炸。一名民眾日前在ATM存入15萬元,卻發現機器顯示的金額只有13.7萬元。他當場取消交易,然而機器退回的現金仍舊是13.7萬元,讓他傻眼不已。更離譜的是,當他向銀行客服求助時,對方竟然回應:「機器沒問題,可能是你自己在路上花掉了。」這番話讓他無語,決定公開經歷,提醒大家小心ATM存款可能發生的問題。
這起事件發生在1月14日,當時該名民眾帶著40萬元現金,準備分批存入ATM。前兩筆存款分別為10萬元與15萬元,雖然第一筆機器曾退回2000元,但重新存入後並無異常。然而,當他存入最後一筆15萬元時,螢幕顯示的金額卻變成13.7萬元。他立刻察覺不對勁,隨即取消交易,沒想到機器退回的竟然也是13.7萬元,而非他原本存入的15萬元。意識到這筆錢「憑空消失」了1.3萬元,他馬上聯繫銀行客服並前往現場反映,然而後續的處理方式更是讓他徹底失望。
銀行方面調閱監視器後,確認前三筆交易金額無誤,但針對最後一筆存款,卻堅稱機器清點無異常,並未發現多出的1.3萬元。客服甚至反過來質問該民眾:「可能是你自己在存款過程中花掉了吧?」這樣的說法不僅毫無根據,還讓當事人感到被懷疑誠信。明明監視器畫面顯示他在ATM前拆開捆好的鈔票存入,機器卻出錯少算1.3萬,如今銀行還要他自己承擔損失,這樣的態度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這起事件被爆料後,在網路上引發熱議,許多網友也紛紛分享自己的類似經驗。有些人表示,曾經遇過存款金額對不上,但因為缺乏錄影證據,最終只能自認倒楣。更有人無奈地說:「以後存款是不是要自己錄影存證,才能保護自己?」還有人批評銀行總是推責任,遇到這類爭議時,只會強調「機器沒問題」,但卻從不解釋錢到底去了哪裡。
事實上,ATM「吞錢」的情況並不少見,特別是存款時金額較大,或鈔票較舊、捲曲時,機器可能會出錯。但問題在於,當消費者發現金額異常並申訴時,銀行往往以「機器檢查無異狀」為由拒絕負責,導致消費者求償無門,只能無奈吞下損失。這也讓許多人開始質疑,銀行對於ATM存款的監管是否足夠透明,是否有足夠的保障機制來維護消費者權益。
面對這樣的情況,許多專家建議,消費者存款時應特別留意細節,例如存款前先確認鈔票數量,在監視器範圍內操作,並在存款後立即檢查機器顯示金額,發現問題應第一時間向銀行反映。此外,保留交易明細,必要時錄影存證,都是防止自己權益受損的方法之一。如果銀行最終仍拒絕處理,消費者也可考慮向金融監管機構投訴,甚至提告要求賠償。
這起事件不僅凸顯了ATM存款機制可能存在的漏洞,也讓人不禁思考,當機器發生錯誤時,銀行是否真的能做到公平處理,保障消費者權益?存款是最基本的金融交易之一,但如果銀行的系統與管理讓人無法信任,那麼消費者除了自保之外,還能期待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