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台大教授癌逝,生前嗜吃泡麵、汽水 醫揭影響

泡麵和汽水長被認為是對健康不利的食物。最近,一位43歲的台大教授因癌症去世,生前曾對友人透露,自己多年間經常依賴泡麵和汽水度過饑餓,這一習慣引發了關注與討論。對此,醫師表示,癌症的成因複雜,基因、環境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單純將癌症與飲食習慣劃上等號,未免過於簡化。

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周宜群指出,癌症的成因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首先是遺傳基因的問題;其次是後天可能引發癌症的相關疾病;第三是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各種因素,包括飲食習慣和環境影響等。

周宜群進一步說明,基因層面上,部分人可能攜帶特定基因,家族中也較易發生癌症;後天因素則包括慢性病毒感染,如B型、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較易得肝癌;幽門桿菌感染者則更容易罹患胃癌等。至於日常環境因素,長期壓力、免疫系統失調、接觸致癌物質等,都可能成為癌症的誘因。

泡麵與汽水是否與癌症直接相關?
對於飲食習慣對癌症的影響,周醫師認為,雖然常吃泡麵和喝汽水等含糖飲料的習慣,可能會提高罹癌風險,但將這些習慣直接與癌症劃上等號並不妥當。周醫師強調,當一個人被確診癌症時,除了飲食習慣外,還需要綜合考慮其家族癌症史、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運動、長時間久坐、吸菸、酗酒等)和工作壓力等因素,這些因素同樣可能影響癌症的發生。

泡麵的安全性與健康建議
網絡上曾流傳泡麵含有防腐劑,吃多了對健康不利的說法。對此,衛福食藥署澄清,根據相關規定,泡麵麵體不能添加防腐劑。食藥署表示,泡麵的製作過程包括蒸煮和油炸,這些步驟有助於殺菌,並且高溫油炸過程會使麵體脫水,減少微生物繁殖,從而延長保存期。

然而,食藥署也提醒,泡麵多屬高油、高鹽的重口味食品,建議在食用時加入青菜、雞蛋等食材,補充營養,並減少醬料和油包的使用,從而降低對健康的負擔。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