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防治專法上路!全一半以上檳榔攤將消失
台灣檳榔文化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便有先民嚼食,如今每年創造百億元經濟效益。然而,檳榔對健康的危害同樣明確,根據研究,嚼食檳榔會導致口腔疾病,甚至引發口腔癌。為此,衛福部於2024年底預告《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計畫將檳榔正式納管,要求業者合法申請營業登記,並限制嚼食場所,此舉卻引發業者強烈反彈。
草案明定,檳榔販售業者須向地方政府申請營業登記,並在包裝上標示健康警語和警示圖文。同時,禁止未成年人和孕婦嚼食檳榔,且學校、醫療機構、大眾運輸等場所也將全面禁嚼。此外,業者需配合檳榔抽驗,確保產品符合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標準。
桃園市檳榔聯合職業公會理事長李密指出,若草案通過,超過一半的檳榔攤可能面臨歇業危機。他表示,目前多數檳榔攤設於鐵皮屋或住家,因不屬商業用地,恐難以通過營業登記審核。
李密坦言,檳榔產業已逐漸沒落,銷量大不如前,業者平均收入僅3至4萬元,僅能維持基本生活。檳榔產業多由社會弱勢族群支撐,如單親家庭、隔代教養者及更生人,這些人轉職難度極高。若大量檳榔攤倒閉,恐使這些「艱苦人」失去僅有的謀生機會。
此外,檳榔農民亦受影響。雖政府推動廢園轉作輔導措施,鼓勵改種油茶或果樹,但高昂的樹苗與管理成本使許多農民卻步。業者和農民呼籲政府調整輔導方案,提高轉作意願。
草案預告後,全台十大檳榔工會及五大產區代表紛紛向政府陳情,表達對生計的憂慮。檳榔公會計畫於2月10日上街遊行,期盼透過對話化解爭議,並尋求草案調整空間。
衛福部於1月21日召開溝通會議,承諾草案將不會在2月17日送出,並於預告期內持續蒐集意見。部分條文如營業登記規定將暫緩實施,優先以輔導為主,並會同農業部、經濟部及勞動部研擬配套措施。業者亦承諾推動口腔黏膜篩檢,降低檳榔對健康的危害。
檳榔產業正面臨重大挑戰,如何在健康政策與產業生存之間取得平衡,將考驗政府與業者的智慧與溝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