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談判陷僵局原因曝光!外媒曝北京開出三大條件:做到再談!

美中貿易談判原本被視為全球經濟穩定的一道希望曙光,但如今卻再度卡關。據《彭博》引述一位了解北京立場的知情人士指出,中方對談判的態度其實並非拒絕,而是明確表達出「要談可以,但美方得先拿出誠意」。這份誠意,包含三個關鍵要求:停止不尊重的言論、展現一致的談判立場,以及任命具總統授權的代表,否則一切免談。

報導指出,北京對美國前總統川普政府頻頻出現的「口徑不一」早已不耐,特別是當內閣成員頻繁對中國做出貶抑性發言,卻未見總統出面制止,中方將這些發言視為美國政府的正式立場,而非個人意見。在這樣的氛圍下,北京認為談判誠意存疑,自然無法輕啟協商之門。

除了語言上的尊重,北京也強調,美方必須就一些敏感議題展現更務實的態度,特別是對中國所關切的美國制裁與台灣相關政策。北京方面擔心,美國在這些核心議題上立場不一,不僅影響雙邊互信,也讓談判缺乏穩固基礎。

更重要的是,北京希望對談代表必須是經川普總統親自授權,具備協商與簽署能力的人選。中方清楚川普在其政府內部的主導地位,因此若談判代表無法直接代表總統意志,任何協議的可信度都將大打折扣。中方的底線是,雙方最高領導人會面簽署協議前,必須先確保整個談判機制是穩定且可控的。

這場談判僵局,不只是兩國之間的角力,更牽動著整個全球經濟的神經。自川普任內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後,中國展開報復性反制,雙邊貿易幾近癱瘓,全球供應鏈與市場穩定也受到嚴重衝擊。

雙方雖然口頭都宣稱願意對話,但本質上對「談什麼、怎麼談、誰來談」仍存有重大歧見。北京想要的是一場有誠意、有授權、有成果的高階談判,而不是一輪又一輪空轉的姿態外交。川普方面則依然強調由他與習近平親自會面拍板定案,但對談判細節、程序與人選的態度卻仍顯得曖昧不明。

興業銀行經濟學家林曉雯分析指出,雙方其實都背負著國內經濟與政治壓力,降低關稅的動力並非不存在;但若美方的根本戰略是遏止中國崛起,那麼再多的談判也難以突破僵局,恐怕只會淪為表面協商、實質對抗。

在這樣的情勢下,中美談判的成敗關鍵,恐怕已不只是關稅數字的高低,而是彼此是否願意在核心信任與尊重上,做出真正的讓步。否則,即使坐上談判桌,真正的協議也可能仍遙不可及。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