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虧損元兇曝光!經濟部點出2大關鍵:與綠電無關
台電虧損問題近年來備受關注,隨著電價費率審議會於3月28日登場,經濟部決議2025年上半年電價不調整,但台電財務狀況依舊成為輿論焦點。針對外界質疑綠電政策是否導致台電虧損,經濟部29日透過官方臉書澄清,指出真正的關鍵在於燃料價格飆漲,而非購買綠電,並強調即使擴大核能發電,仍無法解決台電的成本壓力。
經濟部表示,過去三年來國際燃料價格大幅上漲,尤其是俄烏戰爭爆發後,能源市場動盪不安,導致天然氣、煤炭價格飆升,使台電的發電成本大幅增加。為了減輕民眾負擔,台電自行吸收了高達6000億元的燃料成本,這才是導致台電連年虧損的主因,而非綠能政策。至於外界關心的綠電採購問題,經濟部指出,綠能購電的支出僅占台電總成本約10%,影響有限。此外,隨著國際企業對淨零排放的需求增加,許多大型光電與離岸風電業者未來將直接供電給企業,而非透過台電轉售,因此台電在這部分的支出成長趨勢將逐漸放緩。
針對「核電是否能解決台電財務困境」的爭議,經濟部也做出回應,指出即便台灣提高核能發電占比,仍難以抵擋全球燃料價格波動對台電財務的衝擊。例如2015年時,台灣核電占比約16%、火力發電占比達78%,若以2023年燃料價格水準來推算,台電當時的售電成本仍會接近每度4元,與目前的電價成本相當,顯示核能並非降低發電成本的萬靈丹。
面對台電的龐大財務壓力,經濟部強調,在兼顧穩定物價與企業競爭力的前提下,今年上半年電價不調整,政府將持續尋求更有效的能源管理方案。然而,國際燃料市場的不確定性仍是影響台電營運的重要變數,未來如何平衡電價穩定與台電財務健全,仍是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