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強震發生於「沉睡200年」的斷層帶,科學家早已發出警告

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芮氏規模8.2的大地震,震中位於緬甸中部實皆市西北方約16公里處,震源深度僅為10公里。此次地震不僅造成當地古城建築倒塌、死傷慘重,還波及鄰國泰國,曼谷市中心的在建大樓也因此倒塌,導致嚴重災情。儘管這場災難讓人措手不及,但新加坡的地震專家表示,這次地震的發生並不意外,因為當地的「實皆斷層」在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大地震,且早在這場地震爆發之前,專家就已經預測到該地區的高地震風險,並多次向緬甸政府和科學家發出了警告。

新加坡地球觀測站(Earth Observatory of Singapore)首席研究員韋生吉指出,這次地震發生在實皆斷層的一個區段。該斷層帶在歷史上曾多次引發強烈地震,但該區段自約200年前以來一直未有重大活動。韋生吉表示,他自10年前開始對緬甸地震風險進行調查,並透過歷史資料和現代地球物理學研究發現,該斷層的這一區段很可能會在未來不久內爆發大地震,因此他和同事們已經在發現這一風險後,及時通知了緬甸政府和當地的科學家,提醒他們提高警覺。

然而,儘管有這些預警,這場大地震依然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截至3月29日早上8點,緬甸官方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已經有至少144人喪生,超過700人受傷,災後損失十分慘重。此次地震對當地的基礎設施、建築物以及民眾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國際社會也紛紛向緬甸表達了關心和支持。

這場災難再次提醒了我們,地震災害的預測和防範仍然是一個全球性挑戰。雖然科學家們通過對地震帶的監測和研究,能夠預測到某些地震的風險,但實際上這些預測仍然無法完全避免災難的發生。因此,持續加強災害應對、提高民眾的防災意識和應急準備依然至關重要。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