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到底漲不漲? 經濟部宣布了

經濟部今(28日)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歷經兩個多小時的激烈討論後,最終決議4月電價不調整,暫時維持現行費率。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在會後記者會表示,這次決策主要考量到國際關稅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擔憂可能引發國際經濟動盪及物價波動,因此決定暫時不調整電價。不過,台電財務壓力仍未獲得有效紓解,今年虧損恐進一步擴大至500億元,經濟部將持續向立法院爭取預算撥補,以減緩台電財務赤字,確保供電穩定。

台電原先提出電價平均調漲6%的方案,當中民生用電希望調整10%至11%,產業用電則上調約5%。然而,由於國會在野黨強烈質疑政府能源政策,進而阻擋行政院原定的2000億元台電撥補預算,使得台電財務問題更加嚴峻,也讓電價調整方案充滿不確定性。

在今日的審議會上,委員們對是否調漲意見分歧。一派委員認為,台電連年虧損,若不適度調整電價,財務壓力將進一步惡化,甚至影響未來供電穩定性;但另一派則主張,由於國際燃料價格尚未明朗,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高,若此時調漲電價,可能進一步推高通膨,影響整體經濟發展。因此,經濟部在綜合考量後,決定暫不調整電價,並以爭取更多財政支持的方式來緩解台電的財務壓力。

目前台灣電價每度平均3.75元,其中民生電價僅2.77元,遠低於工業用電的4.27元。若調漲電價,恐將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造成影響,推升通膨壓力。根據經濟部內部評估,一旦電價上調,CPI恐突破2%,進一步影響國內物價與民生經濟,這也是政府選擇暫時凍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儘管本次電價未調漲,台電的財務狀況仍不容樂觀。過去因政府補貼國內電價,使台電累積負債曾高達6000億元,雖然近期已撥補500億元,並透過增資等方式降低負債,目前仍有約3000億元的財務缺口。若長期不調整電價,台電虧損將持續擴大,恐影響未來電網建設與供電穩定。因此,政府除了持續爭取立法院撥補預算,也需要進一步檢討能源政策,尋找更長遠的解決方案。

經濟部表示,未來是否進一步評估電價調整,仍須視國際經濟局勢、能源價格變動以及立法院對台電財務支持的討論結果而定。若未來國際燃料價格大幅波動,或是台電財務狀況惡化,電價調整勢必再度成為討論焦點。

整體而言,雖然本次電價暫時維持不變,讓民眾短期內免於電價上調的壓力,但台電的財務挑戰仍未解決,政府勢必得在能源政策與財政支持間尋找平衡點,以確保長期供電穩定及電價合理性。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