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6千民眾2度連署「放寬嚴重超速」 交通部回應了

2023年,交通部針對《道路交通管理條例》進行修訂,將嚴重超速的定義從「超過最高時速60公里」縮減至「超過最高時速40公里」,並規定對超速駕駛者可處以最高3.6萬元的罰款及吊扣車牌6個月。這一變動引發了不少民眾的反對聲音,去年已有超過5000名民眾發起連署,要求恢復舊制。然而,交通部以提高道路安全為考量,並未採納該訴求。距離修法已有一年多,民間自救會再次發起連署,並成功獲得了6451名民眾的支持,要求交通部對該議題作出正式回應。

自救會提出的主要訴求是,對於一般民眾來說,超速40公里扣牌半年不僅影響生活,還可能對家庭生計造成重大的負擔。他們認為,交通部的做法過於簡化,應該重新考慮速限設置與處罰的合理性。自救會主張恢復60公里的超速界線,並希望在合理的道路速限的基礎上,取消超速40公里扣牌的規定。他們還呼籲,應該讓民眾參與道路速限及交通政策的討論,並進行全面的檢討和調整。

根據警政署的統計,自2023年修法後,超速違規案件數量顯著上升。與2022年1萬5300件的超速違規案件相比,2023年共查處5萬7056件,增幅達272.92%。特別是在國道上,嚴重超速案件高居交通違規類別的第二位,占比高達35.6%。此外,根據2023年1至10月的統計數字,儘管違規停車仍為最多的交通違規類型,但「超速40公里以下」緊隨其後,顯示民眾對於新規定的適應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超速行為。

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訴求恢復嚴重超速舊制60公里。(翻攝自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交通部則在初步回應中強調,根據《道交條例》最新修訂的40公里超速標準,這一法規主要是基於提高道路安全的需求。交通部指出,高速行駛的風險顯而易見,一旦發生事故,傷害程度會相當嚴重,因此立法機關經過多次討論後,決定採取較為嚴格的措施來規範用路人的行為。交通部也強調,這一法規是經過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對交通安全有著關鍵性的保障作用,因此目前並未看到需要進一步調整的具體理由。

然而,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的多位立委對此提出質疑,認為嚴格的超速規定與假車牌問題的暴增時間點重合,值得進一步調查。立委魯明哲指出,去年偽造車牌案件激增,可能與嚴格的超速規定有直接關聯。他提到,根據統計,去年超速40公里的違規案件有6.5萬件,其中有4.3萬件被吊扣車牌,但仍有2.2萬件未受到處罰。這些未處罰的案件的原因尚未明確,呼籲交通部進一步解釋這一現象,並重新檢視法規的實際效果。

立委林俊憲則強調,某些道路的速限設置過低,導致駕駛人在合法限速內的行駛仍有可能違規。過於苛刻的規定可能促使民眾為了逃避懲罰選擇購買假車牌。他還提出,應該對此問題進行整體檢討,並平衡交通安全與民眾實際生活的需求。

另外,立委許智傑也指出,超速40公里被吊扣車牌的案件數量過多,交通部應該研究包括車速、吊扣及車牌變造等相關因素,對這些環環相扣的問題進行統一考量,以確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實用性。立委陳素月則提到,若吊扣數量與假車牌的問題有關,交通部應該對修法後的影響進行全面評估,以便作為未來修法的參考。

交通部表示,將根據公共政策網路平台的機制,在2月26日前正式回應自救會的訴求並給出具體說明。立委和民間團體的質疑聲音顯示,交通部在強化道路安全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民眾的實際需求與影響,並進行更加細緻的政策調整。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