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30萬人拉進醫院,腹瀉就診人次創10年來最高

春節假期過後,台灣的醫療機構迎來了一波腹瀉病例的高峰,單是上週,急診就診的腹瀉人數就達到了30萬2644人次,這個數字不僅打破了近10年來的同期最高紀錄,還讓人不禁感嘆,春節過後的“腸胃炎季”來得比預期還要猛烈。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分析,預計這股疫情在本週可能會有些回落,但目前看來,情況依然不容忽視。

除了急診人數激增,近四週內全國一共收到3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這是5年來最多的紀錄。這些群聚事件多發生在餐飲業、旅宿業等場所,而且檢測結果顯示,這些病例中有98.6%都是因為諾羅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非常具有傳染力,潛伏期通常在10至50小時之間,感染途徑多樣,包括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或是與患者有直接接觸,比如共享食物或飲水、接觸病人的嘔吐物或排泄物,甚至是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

有不少家庭和學校,也因此爆發了大規模的群聚疫情,尤其是校園和餐飲旅宿場所成為了重災區。這類腹瀉的症狀主要包括噁心、嘔吐、腹痛、發燒和腹瀉等,病程大約會持續1至10天。而對於年紀較小的孩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較弱的人來說,症狀可能會更為嚴重,甚至需要住院治療。

針對這樣的情況,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也特別提醒大家,要做好基本的衛生防護。首先,大家應該勤洗手,特別是在如廁後、準備食物或進食前,要用肥皂或洗手乳徹底清潔雙手;另外,食物的貯存和調理過程必須遵循衛生規範,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尤其像是蚵、貝類這類帶殼海鮮,必須確保煮熟後再食用,這樣才能有效避免被病毒感染。

此外,餐飲業者和團膳業者也要提高警覺,定期清潔和消毒廚房環境,並且要求工作人員,尤其是廚房員工,如果有腸胃炎症狀,應該暫停工作,等症狀完全消失並且經過至少48小時的觀察期,才可以重新上班。

總之,雖然目前的腹瀉病例數量比較驚人,但隨著防疫措施的加強,情況應該會逐漸穩定下來。不過,大家還是要保持警覺,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感染風險,尤其是春節期間,外食和聚餐多,讓許多人陷入了這波腸胃炎的“禍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