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當年很少聽說因流感死亡?沈富雄吐原因

藝人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不幸在日本離世,讓大眾對感冒、流感及疫苗的關注升溫。前立委沈富雄表示,過去很少聽到有人因流感死亡,死亡數字也不像現在這麼高,關鍵原因在於當年老年人口較少,死亡率高的族群自然就沒這麼多。

沈富雄7日在政論節目《少康戰情室》中指出,若非大S的事件,社會對流感與疫苗的態度恐怕不會有如此關注。他提到,流感感染者一直很多,死亡人數也不少,但相比COVID-19,社會的反應明顯不同。他回憶當年COVID-19疫情爆發時,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每天中午召開記者會,公布死亡數據並製圖說明;但若以當前流感的死亡數來看,應該每天也要製圖,甚至大眾在捷運內都應該戴口罩。他直言,社會對COVID-19的警戒過度,反而對流感的警覺性明顯不足。

沈富雄進一步解釋,流感的歷史已數百年,過去人們感染流感時,並不流行跑診所,因為診所數量少,當時多是醫生「往診」到家中看病,診斷為流感後,也少有聽聞因病去世的案例。他強調,當時60歲以上的長者普遍較少,意味著高風險族群數量低,自然也不會有現在這麼多的流感致死案例。

此外,他質疑公衛專家對此議題的沉默,認為應該對比流感與COVID-19,探討社會應採取何種正確態度。他表示,政府應清楚告知民眾該有的防範措施,並思考如何在防疫上拿捏平衡,「以前過於嚴格,現在則過於寬鬆,這樣合理嗎?」

You may also like...